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晚清徽州乡村雇工的身份、工价及其生成机制——以“胡廷卿账簿”为中心的考察
引用本文:董乾坤,颜艳萍.晚清徽州乡村雇工的身份、工价及其生成机制——以“胡廷卿账簿”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1-13.
作者姓名:董乾坤  颜艳萍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历史学院
摘    要:学界在对近代乡村雇工的研究中,从法律的角度认为长工和短工具有不同的身份等级。在工价方面,则有着不同的结论,或是认为工价逐步上涨,或是认为民国之前工价变化不大。于徽州而言,由于多数徽州人经商在外,导致当地的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这里外来移民甚多,他们和当地的一些主户、佃仆一起构成了雇工的主体,其中妇女占重要地位。在土地占有和经营上,大多数土地被宗族以公产的形式占有,采取租佃经营;而个人仅握有少部分土地,种植经济作物,采取雇工的经营模式。面对不同的雇工,工价相同,无身份差别。同时,工价较为稳定。贵溪胡家个案表明,从西方或东南亚农业经验中得出的一些模式以及华北和长江三角洲的经验,在徽州并不适用。农村、农民、农业三者并非同质,须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入辨析。

关 键 词:晚清  雇工  生成机制  徽州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