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千年史看百年史——从中西文、明路径比较看当代中国转型的意义
引用本文:萧功秦.从千年史看百年史——从中西文、明路径比较看当代中国转型的意义[J].社会科学论坛,2007(1):5-31.
作者姓名:萧功秦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摘    要:欧洲文明是建立在小规模多元体相互竞争基础上的文明。中国古代文明是大一统的以安分教制为基础的非竞争性文明。后者在前资本主义时代虽然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来形成对前资本主义西方的优势,但这种砖墙式的帝国结构.与西方文明的类生物细胞体的多元结构相比.缺乏面对环境挑战的适应力与微观试错的变异能力。这就导致了它既不能发展出资本主义,在近代也无力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挑战,日本作为东方国家应对西方挑战的成功绝非偶然,其关键在于其结构内部具有类似于西方的多元性、分散性、竞争性的特点。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就在于。在政治威权体制的推动下。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机制、从而使小规模、多元性、自主性与流动性相结合而形成的竞争机制,在中年大地上得以形成。这一转型的意义就在于此。

关 键 词:中西文明路径  多元竞争性文明  大一统“安分敬制”性文明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  当代中国转型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