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宋儒读经法中的感通诠释初探——以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为视野
引用本文:蔡祥元.宋儒读经法中的感通诠释初探——以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为视野[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2):151-158.
作者姓名:蔡祥元
作者单位:蔡祥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济南 250100)。
摘    要:围绕诠释学的核心问题,亦即创造性诠释如何可能,重新审视儒学经典诠释的内在根据及其当代价值。伽达默尔赋予时间间距以创造性价值,提出视域融合的诠释模式,以此建构了哲学诠释学。但其时间间距主要用于筛选诠释的好坏,它的创造性价值并没有获得充分发挥。反观宋儒读经法,我们发现,其中蕴含着一种感通诠释的诠释学思想。感通诠释以转化个体生命为旨趣,将文本解读与本体感悟合而为一。它不仅囊括了伽达默尔视域融合的诠释学理念,还充分发挥时间的创造性价值,并且提出了可操作的步骤来实现与经典之间的视域融合,能有效克服伽达默尔诠释学陷于本体思辨的思想困境。 

关 键 词:视域融合    经典诠释    创造性诠释    感通诠释  
收稿时间:2018-08-28
修稿时间:2019-03-15
点击此处可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