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澳门和中西文化交流及汉学的形成
引用本文:阎纯德. 澳门和中西文化交流及汉学的形成[J]. 齐鲁学刊, 2002, 0(3): 118-123
作者姓名:阎纯德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 100083
摘    要:文化交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但这种文化关系的形成是有条件的,而澳门历史地为中西文化交流和西方汉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历史条件。

关 键 词:澳门  文化交流  汉学
文章编号:1001-022X(2002)03-0118-06
修稿时间:2001-10-29

Macao, Culture Commun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 and the Sinology
YAN Chun-de. Macao, Culture Commun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 and the Sinology[J]. Qilu Journal, 2002, 0(3): 118-123
Authors:YAN Chun-de
Abstract:Abstract: Culture communion is requirement of socials progress, and it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s of all the humanity. But the form of the culture communion is limited, and Macao is the mostplace for this culture commun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 in ancient time.
Keywords:Macao  culture communion  Sinology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代金平.澳门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J].南京社会科学,1999(8).
[2]、黄国安.澳门——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J].学术论坛,1990(6).
[3]、高玉.中西文化交流与现代汉语体系的形成[J].学术研究,2009(9).
[4]、十三行时期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画派的形成[J].广东社会科学
[5]、张国刚.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J].西域研究,2010(1).
[6]、利玛窦的中西文化交流之理念和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
[7]、李喜所.马建忠与中西文化交流[J].中州学刊,1987(4).
[8]、申海田.郑和下西洋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推动和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1995(6).
[9]、张传有.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受方[J].江海学刊,1999(2).
[10]、邓洪波.近代书院与中西文化交流[J].河北学刊,1993(2).
[11]、耿昇.法国汉学界对中西文化首次撞击的研究(上)[J].河北学刊,2003,23(4):173-182.
[12]、耿昇.法国汉学界对中西文化首次撞击的研究(下)[J].河北学刊,2004,24(2):180-186.
[13]、阎纯德.比较文化视野中的汉学和汉学研究[J].文史哲,2000(6).
[14]、殷国明.由冲突到创新:19~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一条线索[J].河北学刊,2004,24(1):182-192.
[15]、贾松青.国学现代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J].社会科学研究,2006(6):1-6.
[16]、李宏斌.论西部贫困文化[J].云南社会科学,2004(4):124-128.
[17]、劳承万.中西文论(美学/诗学)中的结构特征之差异[J].河北学刊,2004,24(4):24-27.
[18]、王业兴.澳门文化的多元性及其传承[J].社会科学,2001(2):74-77.
[19]、顾明栋.汉学、汉学主义与东方主义[J].学术月刊,2010(12).
[20]、朱志宏.西方反技术文化及对我国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7):14-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