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英语it非人称构式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引用本文:杨朝军.英语it非人称构式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1):101-107.
作者姓名:杨朝军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摘    要:Langacker的循环控制模型只解释了英语it非人称构式的识解情况,没能说明其构式义形成的内在机制。在对it非人称构式义形成机制进行诠释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构式义形成时的顺序扫描,而且还要注意各构式成分之间的层级关系。根据Langacker的自主-依存联结理论,it非人称构式中的谓词作为依存成分首先启动了构式的组配过程,导致了it与述谓成分的结合,继而与补语小句组配,在此过程中主要焦点成分与次要焦点成分的互动决定了述谓成分应为表示义务、评估、认识等评价性词汇;补语小句借助it的桥梁作用成为构式实际的评价对象,故其意义应具有事体性和抽象实体性;it主语承袭了补语小句的意义成为述谓成分的直接评价对象,其意义应具有最小有指性和最大空泛性。主语it在功能上充当构式的场域凸显了述谓的句法地位,加强了述谓判断的普遍可接受性。

关 键 词:it非人称构式  构式义  自主—依存联结  生成机制

The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It Impersonal Construction in English
YANG Chao-jun.The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It Impersonal Construction in English[J].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20,60(1):101-107.
Authors:YANG Chao-ju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