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伤逝:复仇冲动过后的忏悔——从“阿随”的命名和结局谈起
引用本文:刘歆立.伤逝:复仇冲动过后的忏悔——从“阿随”的命名和结局谈起[J].天府新论,2007,4(2):147-149.
作者姓名:刘歆立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102
摘    要:《伤逝》一直被认为是鲁迅最难阐释的小说文本之一,这跟他1925年前后的思想转化有关。一方面他仍坚持着韧性的生命哲学,但青年的沉沦和伤害也使他对长期坚守的进化论产生了怀疑,对寄予希望的青年甚至产生了复仇的冲动。从“阿随”的命名和结局可以看到涓生和子君之间的人性隔膜,他们爱情悲剧的内因———隔膜中的复仇。对于人与人之间永不停息的复仇,鲁迅借涓生和子君的形象表达了深深的忏悔。

关 键 词:阿随  <伤逝>  复仇  忏悔
文章编号:1004-0633(2007)02-147-03
修稿时间:2006年10月25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天府新论》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天府新论》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