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异—常”相对结构:《阅微草堂笔记》等清代志怪小说的叙事方式
引用本文:吴卉.“异—常”相对结构:《阅微草堂笔记》等清代志怪小说的叙事方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5):162-168.
作者姓名:吴卉
作者单位:1.石家庄铁道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2019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清代志怪小说叙事特征研究”成果。
摘    要:"志怪"作为中国特有的小说文体,其叙事有独特的深层结构和方式。其中,"异—常"相对结构,是历代志怪作者普遍选用的阐释方式。这种叙事表达,同时也体现出志怪小说与史书共生的特点。"异"和"常"分别代表不可知、不稳定的事物和人们一般的认知经验。怪异的发生,表明常态的人间秩序被打破。清代志怪作者强化了这一结构,常在故事中将二者对举,但他们叙事的目的是使"异""常"达到一种平衡,以符合人们对于社会伦理道德的期待。叙述者一般通过"导异为常"和"化异为常"两种形式,对怪异之事进行解释,或者利用道术将其化解。对《阅微草堂笔记》等清代志怪小说叙事方式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志怪叙述者所持有的共通的知识结构和社会伦理观。

关 键 词:“异-常”相对  叙事方式  《阅微草堂笔记》  清代志怪

The "Difference-Common" Relative Structure:The Narrative Method of the Qing Dynasty's Mysterious Novels
Wu Hui.The "Difference-Common" Relative Structure:The Narrative Method of the Qing Dynasty's Mysterious Novels[J].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2019(5):162-168.
Authors:Wu Hui
Abstract:Wu Hui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