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词意画的变迁与宋词接受
引用本文:王晓骊.词意画的变迁与宋词接受[J].学术交流,2013(2):163-166.
作者姓名:王晓骊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文化结构变迁与宋词接受》(11YS190)中期成果;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三吴地区文人画题跋研究》(09YJCZH045)中期成果
摘    要:词意画是词、画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肇始于中唐,至明代而兴盛,直至今日,仍然是中国画的重要题材。由于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的不同,画家对宋词的阐释赋予词作以新的意义,从而丰富了词史发展的内涵。早在元代,词意画就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宋词诠释方式:一是图解词面,依文绘形而忠实于原词词意;二是重构词境,意在象外而得宋词之风韵。此后,这两种诠释方式逐渐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接受群体,前者多照顾商人和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而后者遵循的是文人文化的审美原则。不同群体的接受需求推动了词意画的发展。

关 键 词:词意画  变迁  宋词  接受模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