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解放前绥远的世界语运动
引用本文:忒莫勒.解放前绥远的世界语运动[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2).
作者姓名:忒莫勒
作者单位:内蒙古图书馆
摘    要:清末民初,波兰犹太籍医生柴门霍夫创造的世界语及其世界语大同的思想传入遭受列强欺侮下的我国,在渴望并寻求民族解放的知识界引起共鸣并产生较大的影响。 内蒙古地区僻处塞外,文化落后,世界语的传入较内地为晚。但迟至1916年,绥远地方名士李正乐(字子韶,历任国民党政府监察委员、绥远省教育会会长、绥远省农会会长等)已开始学习世界语。1926年前半年,在包头《西北民报》任编辑的杨令德(托克托县人,绥远名记者,解放后曾任内蒙古政协副主席,内蒙古世界语协会理事长,1985年病故)亦从在包头工作的西北银行职员湖南人李记今学习世界语。直到1928年7月,积极从事世界语运动的王锡周来绥远驻军第三十七师国民党特别党部工作并与杨令德结识后,世界语才真正在绥远发展成为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运动。王锡周(1901—?),山西晋城人,约于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