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汪晖.论鲁迅小说《孤独者》[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Z1). |
[2]、 | 李华,张媛媛.爱到深处会孤独——解读人间至爱者鲁迅的孤独[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3(1):27-29. |
[3]、 | 杨俊华.独头茧·受伤的狼·孤独者——重读鲁迅《孤独者》[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
[4]、 | 赵枝一秀.论鲁迅小说中的"孤独者"谱系[J].九江学院学报,2020,39(1):93-96. |
[5]、 | 潘慧影,杨阳.论鲁迅《孤独者》死亡叙事的内涵[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01-103. |
[6]、 | 邓云.论鲁迅小说的“孤独者”形象系列[J].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3). |
[7]、 | 古世仓.鲁迅笔下的“孤独者”形象特质管窥[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
[8]、 | 李明军.论鲁迅小说中“孤独者”的人生历程[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33(4):59-62. |
[9]、 | 彦山.鲁迅和他的影子——读《孤独者》[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2). |
[10]、 | 喻世华.大众与孤独者——论鲁迅小说的荒原意识[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 |
[11]、 | 林非.从《孤独者》看鲁迅小说的思想和艺术[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3). |
[12]、 | 黄健.论鲁迅的孤独意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23(1):87-93. |
[13]、 | 喻世华.大众与孤独者[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1):79-85. |
[14]、 | 张芸.反讽者鲁迅[J].东方论坛,2006,3(6):49-56. |
[15]、 | 杨俊华.独头茧·受伤的狼·孤独者——重读鲁迅《孤独者》[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00-102. |
[16]、 | 高旭东.拜伦的《海盗》与鲁迅的《孤独者》《铸剑》[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6). |
[17]、 | 李铮.欲将沉醉化悲凉--论鲁迅小说《孤独者》的复调结构[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2(1):44-48. |
[18]、 | 王裕如.解读病态“孤独者”[J].人生与伴侣,2007(2):40-41. |
[19]、 | 陈才忆.现代美国文学中的孤独者[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45-48. |
[20]、 | 陈才忆.现代美国文学中的孤独者[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3,3(1):45-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