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主体建构”的认识论来源及理论意义
引用本文:潘绥铭,鲍雨.论“主体建构”的认识论来源及理论意义[J].学术界,2015(2):76-87,323.
作者姓名:潘绥铭  鲍雨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城市初级生活圈的变迁与重构”(11JJD840011)
摘    要:本文着力解决的是主体建构在社会科学诸多范式与取向中的合法性问题。主体建构是一种视角、一个解释工具,也是一种方法论取向,同时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认识论倾向。主体建构以现象学关于主体意向性与意义建构的论断为认识论基础,以理解社会学为理论源泉,试图理解关于同一社会现象在不同主体的视角下的不同的意义。主体建构的目的是对这些不同的意义进行差异性理解、过程性理解与情境性理解,并以此解构垄断意义与固化意义,寻求社会现象的多元意义。

关 键 词:意义  现象学  主体建构  理解  经验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