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佛教“无我”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引用本文:梁劲泰.佛教“无我”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44-51.
作者姓名:梁劲泰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100101
摘    要:佛教的哲学理论博大精深,其部分思辨性的论证是通过对灵魂(我)有无的主题展开的.围绕着生命轮回的问题.古代印度宗教首先提出了"梵我同一"等思想.佛教不同意这些思想,提出了"五蕴缘起"的理论.论证人的灵魂(我)不具有实在性,强调其"无"的一面.随着问题的深入,佛教进一步阐述灵魂的"我"是"有"与"无"的统一,提出"中道"及"二谛"说.最后由大乘唯识宗通过对"识"的论述,侧重于"有"的一面,完成了"无我"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关 键 词:佛教    灵魂  哲学  佛教  无我  哲学思想  发展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Buddhism  理论体系  唯识宗  二谛  统一  阐述  实在性  证人  五蕴  梵我同一  宗教  古代  问题  轮回  展开
文章编号:1671-7511(2008)01-0044-08
修稿时间:2007年5月19日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natman" Philosophy of Buddhism
LIANG Jing-tai.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natman" Philosophy of Buddhism[J].Journal of Yunnan Yniversity,2008,7(1):44-51.
Authors:LIANG Jing-tai
Abstract:
Keywords:historigraphy in a historicisticperspective  research paradigm  truthful recording  interpretation  evaluation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