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身心分离”视域下农村社会生活主体的缺失与在场——对转型期乡村社会的认识与想象
引用本文:贺亮.“身心分离”视域下农村社会生活主体的缺失与在场——对转型期乡村社会的认识与想象[J].天府新论,2015(6):114-119.
作者姓名:贺亮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摘    要:“无主体熟人社会”为理解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舆论失灵”、“面子贬值”、“‘社会资本’流散”和“熟人社会特征的周期性呈现”四个特征是其所呈现的异于“熟人社会”的质变图景,可从主体缺失、关系脱嵌和结构失衡三个层面进行深入理解。“无主体”揭示了空心村的典型特征,然而主体即青壮年的缺失并不能解释非空心村运作逻辑的变化。个体与村庄的关系不仅包括空间意义上的活动区域是否脱离村庄场域,还包括与村庄心理联系的强弱,可将个体与村庄的关系按照“身体依附程度”和“人心归属程度”进行交叉分类,借此分类体系可加深对当前乡村社会性质的认识。

关 键 词:熟人社会  半熟人社会  无主体熟人社会  乡村社会  主体缺失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天府新论》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天府新论》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