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实践的双重化建构理论是合理解释马克思《手稿》的关键
引用本文:崔之元.实践的双重化建构理论是合理解释马克思《手稿》的关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4).
作者姓名:崔之元
摘    要:《1844年哲学手稿》是闪耀着实践观光辉的马克思哲学的奠基文献,这一点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我认为,实践观是充满现代化精神与活力的马克思哲学的实质,不能脱离人的能动实践凭空构想不着边际的自然观,自然观和认识论都要以实践论为基础。因此,合理解释众说纷纭的《1844年哲学手稿》中的实践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对实践观做出深化发展的学者应首推“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说:“马克思曾经充分地强调行动(或实践)的作用,他曾十分正确地把知觉本身当做感觉器官的一种‘活动’”。皮亚杰这里所指的就是马克思批判费包巴哈只懂得“感性的对象”而不懂得“感性的活动”的那段话。他还进一步把实践活动阐述为一个双重性建构的过程,即“外化”和“内化”:“循着由外部和内部的两个互补的方向发展,对主客体的任何妥当的详细说明正是依赖于中介物的这种双重的逐步建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