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五四”与“当代文学”:历史重述中的意义生成与话语转轨
引用本文:王亚平, 徐刚.“五四”与“当代文学”:历史重述中的意义生成与话语转轨[J].天府新论,2008(5):126-130.
作者姓名:王亚平  徐刚
作者单位:1. 湖北咸宁学院教育系,湖北咸宁,437000
2.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 
摘    要:历史总是被不断重述,每个时代都依据掌握话语权力的集团的利益写作"客观的"历史,以至于"历史事实"这一概念不断遭受质疑.在对五四话语的历史分析中,"表述"这个概念揭示了不同意识形态背景对五四"历史意义"的缔造,由此彰显"重述五四"与"当代文学"发生的复杂线索:在五四一代人的论述中,五四的性质和领导权不言而喻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在20年代革命文学,30年代左翼文学的历史叙述中,五四新文化运动尽管被指认为腐朽、没落的文学形态,但作为左翼文学的"驱魔"对象,仍被视为资本主义性质;到了40年代的"延安文学","五四"则被叙述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重述"后的"五四"使得革命话语中的"当代文学"得以发生并得到合法性论证.

关 键 词:当代文学  历史记忆  五四新文学  重述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天府新论》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天府新论》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