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和《孟子》的逻辑断点与隐含的虚妄性 |
| |
作者姓名: | 裴毅然 |
| |
作者单位: |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433 |
| |
摘 要: | 《论语》和《孟子》中的内容缺乏逻辑的连贯性与标准的统一性 ,多处无法自圆其说。孔孟大都只讨论定性后的做法 ,却不提供最重要的定性测评标准。孔孟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在现实中缺乏可操作性。跳过手段与过程 ,只设计结果却不指出途径 ,以理想代替现实 ,根本没想到社会化程序化的制度性解决。在思维的精确度与细致化方面 ,孔孟与古希腊思想家相去甚远。孔孟希望以道德明净化终极性地解决一切社会问题。他们不能理解 ,以功利为内核的历史理性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动轮 ,而坚持道德乃是辅佐性的助动轮。孔孟倒助为主 ,以形而上的道德原则约束代替形而下的物质利益驱动 ,因此陷入了一厢情愿的乌托邦。
|
关 键 词: | 孔孟 逻辑断点 虚妄性 |
文章编号: | 1003-0751(2003)05-0086-03 |
修稿时间: | 2003-04-20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