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茅盾《耶稣之死》对基督教原典话语的转换与重塑
引用本文:施学云.茅盾《耶稣之死》对基督教原典话语的转换与重塑[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98-100.
作者姓名:施学云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    要:《耶稣之死》是茅盾1942年在桂林创作的为数不多的短篇小说之一,取材于《新约.福音书》。作为为人生的艺术理念的实践者,茅盾一生执著于对民族、国家、革命等宏大命题的叙述,倾向于从基督教原典话语中寻找救世理想和新生动力,寻找个体和民族摆脱苦难的途径。茅盾有意摒弃了基督教的原罪文化意识,代之以强烈的社会文化批判理性,采取隐喻策略宣泄着内心的悲愤情绪和向死而生的反抗意志。这种故意的误读,是中国作家面对民族国家命运多舛、社会现实混乱不堪、个体生命无处从容安居的困局时所作出的一种文学观乃至世界观上的自为选择,体现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深沉的民族情感和激切的批判情怀。

关 键 词:基督教文化  死亡叙事  隐喻指向  误读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