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驻村帮扶“接棒治理”的逻辑与归宿--基于豫南L行政村的田野调查
引用本文:张洪新.驻村帮扶“接棒治理”的逻辑与归宿--基于豫南L行政村的田野调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20,20(4):43-55.
作者姓名:张洪新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 法学院,长沙 41001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8YJC820086)
摘    要:有效贫困治理需要强有力的村社集体,然而,废除农业税之后,乡村基层组织越来越"悬浮"于农民。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和大量扶贫资源持续输入农村,软弱涣散的村社集体却失去了与国家资源对接的能力,造成贫困治理的"内卷化"。村社集体的内生活力某种意义上需要外部力量予以激活和再造,以"第一书记"为代表的"驻村帮扶"是贫困治理的一种有益探索。驻村帮扶本身是连续性的,成员通常由同一单位选派,类似于接力赛,故称之为"接棒治理"。"接棒治理"能够为理解驻村帮扶贫困治理实践提供一种可取视角。在"接棒治理"的框架内,由同一单位选派的驻村帮扶成员有着共同的身份认同,在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旨在最大限度地为帮扶对象争取更多的资源、多办实事。作为外部嵌入力量,驻村帮扶不可避免地对村庄内部治理秩序产生影响,但由于退出机制的确定和可预期,驻村帮扶下的"接棒治理"不会完全改变村庄内部权力格局,更不会对村庄自治造成破坏,其旨在培育并回归自治,将"接力棒"最终交接给村社集体。

关 键 词:驻村帮扶  接棒治理  第一书记  自治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