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17条): |
[1]、 | 唐代死刑复核制度之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 | 陈永生,白冰.死刑复核程序中辩护权之保障[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40-150. |
[3]、 | 化耀民.浅议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的源流[J].华人时刊,2013(4). |
[4]、 | 陈燕,于连池.检察机关介入死刑复核程序的制度构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8):131-135. |
[5]、 | 李晓林,王国宾.死刑复核程序刍议[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6):29-32. |
[6]、 | 金文彤.死刑复核程序之立法完善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6):41-46. |
[7]、 | 陈高峰.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的考察与借鉴[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216-219. |
[8]、 | 付丽娟.死刑复核程序的诉讼化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1):171-172. |
[9]、 | 魏昌东.死刑复核程序完善与辩护权保障机制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6,43(6). |
[10]、 | 王清华,张含光.死刑复核程序与核准权下放[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 |
[11]、 | 吕丽,王磊.唐初立法对死刑的限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64-67. |
[12]、 | 李凤鸣.清朝死刑非正刑述评[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41-45. |
[13]、 | 赵旭.唐宋死刑制度流变考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73-80. |
[14]、 | 廖明.我国死刑案件证据制度之完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1):68-72. |
[15]、 | 张燕波.唐代进士群体死亡现象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3):19-22. |
[16]、 | 张兵.浅议死刑复核程序的立法设置[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
[17]、 | 王世洲.关于中国死刑制度的反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3):8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