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茅宗祥.论《呐喊》《彷徨》的背景描写[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 |
[2]、 | 刘增人,冯光廉.《呐喊》《彷徨》心理描写的特点[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1). |
[3]、 | 王丽平.浅谈《呐喊》《彷徨》的心理描写[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2):90-91. |
[4]、 | 陈越.论《呐喊》《彷徨》中的怪圈[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 |
[5]、 | 汪远平.论《水浒》的景物描写[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 |
[6]、 | 萧依新.论《诗经》的景物描写[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
[7]、 | 茅宗祥.论《呐喊》《彷徨》中的对比手法[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 |
[8]、 | 谢韵梅.论《呐喊》、《彷徨》的哲理性特色[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5). |
[9]、 | 范培松.论《呐喊》《彷徨》的小说散文的模糊性[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4). |
[10]、 | 陆耀东.论《呐喊》《彷徨》的几个艺术特色[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62(2). |
[11]、 | 论《呐喊》《彷徨》的结构(二)[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2]、 | 论《呐喊》《彷徨》的结构(一)[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3]、 | 张达.论《呐喊》《彷徨》对农民文化的批判[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4). |
[14]、 | 《呐喊》、《彷徨》中的艺术修饰语散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5]、 | 陈建功,徐启华.《呐喊》《彷徨》结构艺术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 |
[16]、 | 张根柱.论《呐喊》、《彷徨》中虚无主义思想的复杂性[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6):12-15. |
[17]、 | 张衍芸.《呐喊》、《彷徨》的讽刺艺术[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3). |
[18]、 | 李德尧.人的解放与《呐喊》《彷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2). |
[19]、 | 胡春毅.《呐喊》和《彷徨》中的意象叙事[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40-42. |
[20]、 | 蒋进国.色彩:《呐喊》《彷徨》的视觉隐喻[J].东方论坛,2010(5):108-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