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脩龙恩.郁达夫游记散文漫评[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
[2]、 | 张晓霞.郁达夫游记散文的情韵美[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 |
[3]、 | 梁桂.论郁达夫山水游记的意境美[J].百色学院学报,1998(1). |
[4]、 | 首作帝.郁达夫游记感伤诗学的多元视野[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99-105. |
[5]、 | 论现代游记的山水诗情——以郁达夫山水游记为例[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6]、 | 井上靖的新疆旅行与新疆游记[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7]、 | 《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书写[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8]、 | 论林语堂旅行书写的根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9]、 | 何江.人格和心灵的真实披露——论郁达夫的游记散文[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1). |
[10]、 | 李跃力.旅行书写与“想象”生产——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游记中的“风景”[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9(2):57-66. |
[11]、 | 孙胜存,邓招华.郁达夫小说的颓废书写与现代情感伦理变革[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6(4):75-83. |
[12]、 | 张莉莎.论郁达夫《茫茫夜》中的同性爱书写[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3):50-53,83. |
[13]、 | 张朋.旅行书写与清末民初知识女性的身份认同——以《妇女时报》女性游记为中心[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45-51. |
[14]、 | 潇潇.文学 · 宗教 · 世俗:中世纪东方游记的杂糅书写——《曼德维尔游记》中的中国形象解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4):70-75. |
[15]、 | 张一玮.柯布西耶《东方游记》的跨文化叙述[J].东方论坛,2009(6):37-40. |
[16]、 | 肖瑶.郁达夫小说的跨文化特质研究:以《沉沦》中的诗文互涉为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51(5):115-122. |
[17]、 | 蒋传红.郁达夫:终生追求美的诗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78-81. |
[18]、 | 山水“画”中的艺术与人生——论郁达夫游记的审美价值[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 | 周桂君.现代性语境下跨文化作家超越创伤的书写[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11-115. |
[20]、 | 刘洁.跨文化语境下当代专业音乐创作的文化书写[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2):188-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