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类概念比较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刘海江 |
| |
作者单位: | 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55000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11CKS003)阶段性成果 |
| |
摘 要: | 马克思早年所使用的类概念在三个方面和费尔巴哈存在区别:首先,费尔巴哈把类本质理解为抽象的内在意识,马克思则把类本质理解为有意识的活动;其次,费尔巴哈虽然认为类本质源自于类生活,却没有说明类生活的内容,马克思则以国民经济学为基础提出了类存在的三种对象性关系;最后,费尔巴哈认为,人作为类存在物的原因就在于,人先天就具有以性本能为主要内容的类本能,马克思则把人理解为,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而创建出来的共同体。总的看来,费尔巴哈的类概念基于自然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类概念则基于实践唯物主义。
|
关 键 词: | 马克思 费尔巴哈 类本质 类存在 共同体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