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周雪根.矫情——元散曲隐逸主题的畸变[J].殷都学刊,2009,30(1):85-88. |
[2]、 | 李秋花.元代文人的心态写照——元散曲咏物诗之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7):135-138. |
[3]、 | 方晴.文学王国里的新天地——评鄂华的小说创作[J].社会科学战线,1985(1). |
[4]、 | 张子程.兴而致情,情生诗歌——论中国传统诗歌美学创作主张[J].阴山学刊,2008,21(5):5-9. |
[5]、 | 赵义山.论曲的自由与不自由——兼及当下散曲创作[J].学术研究,2013(8). |
[6]、 | 李昱,吕彩霞.归隐中的人格精神——对元散曲隐逸意识的解读[J].江西社会科学,2006(12):70-73. |
[7]、 | 严红梅.象征性的女性书写——论残雪创作中的女性色彩[J].南方论刊,2007(3):86-87. |
[8]、 | 杜霞.从革命女性到女性革命——丁玲创作对女性解放的探求[J].齐鲁学刊,2000(5):38-41. |
[9]、 | 刘丹.政治话语和女性话语的交锋——论丁玲的女性创作立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5):76-78. |
[10]、 | 王靖献,谢谦.《钟与鼓——〈诗经〉的套语及其创作方式》[J].天府新论,1991(3):F003-F003. |
[11]、 | 马宇飞.双重边缘化的女性书写——论迟子建的小说创作[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6):124-127. |
[12]、 | 精神的狂欢与栖居的开启——元散曲"隐逸"题域的多维审视[J].社会科学战线 |
[13]、 | 李志艳.女性王国里的精神贵族——陈染小说创作浅析[J].兰州学刊,2009(Z1):194-195. |
[14]、 | 杨庆存.“随俗”与“反俗”——论黄庭坚词的创作及特征[J].齐鲁学刊,1990(5). |
[15]、 | 庄学君.书讯:《钟与鼓——〈诗经〉的套语及其创作方式》[J].天府新论,1991(3). |
[16]、 | 邢楠,王洪.从底层写作到女性叙事——评严歌苓的小说创作[J].社会科学论坛,2009(5):176-179. |
[17]、 | 邢楠,王洪.从底层写作到女性叙事——评严歌苓的小说创作[J].社会科学论坛,2009(10). |
[18]、 | 刘星,曹辛华.寓庄于俗寄俗于诗——试论于伶孤岛时期戏剧创作的风格特征[J].南京社会科学,2007(10):116-120. |
[19]、 | 从文言文心到俗话俗情——论话本小说对《聊斋志异》的语体变更[J].齐鲁学刊 |
[20]、 | 周艳丽.女性文学生命意识:性别和谐的切入点——以五四以来的女性创作为例[J].殷都学刊,2012(2):68-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