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民俗影视片的特点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引用本文:黄凤兰.从民俗影视片的特点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江西社会科学,2005(12):25-28.
作者姓名:黄凤兰
作者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部
摘    要: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之一,又是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资源。抢救、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存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弘扬和崇尚民族精神的必要条件。民俗影视具有真实、科学、动态、多维等特点,是记录、保存、保护和展示民俗文化原生形态的重要载体。通过影视手段,将具有浓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的“活”形态,包括民众的生活方式、历史发展以及民族或群体特有的民俗气质等等,真实地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见证民众生存状态和生活文化的“活态文献”。民俗影视片可以在现在进行时的情境下,通过人物诉说或表演连接历史与现实、过去和未来,这为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厚重感和时空穿透力,提供了一个特殊并有效的时空环境。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民俗事象已逐步被现代生活方式所取代,而且不再复生。因此,努力搜集、整理、拍摄、记录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积极拯救那些濒危的民间文化,是历史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也是回顾历史、温故知新、教育现代的“多赢”之举。而民俗影视片无疑将能全方位地创建一种“国家的形象历史档案”,与具有悠久传统的“民俗志”、“地方志”并存,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让历史连接未来,让历史告诉未来。发挥民俗影视片的优势,全力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是我们这一代民俗学人和影视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神圣任务。

关 键 词:民俗  影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编号:1004-518X(2005)12-0025-04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