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边疆形象构建的历史基础与文化战略意义
引用本文:秦永红,付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边疆形象构建的历史基础与文化战略意义[J].民族学刊,2020,11(3):13-20, 125-126.
作者姓名:秦永红  付乐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610064;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 成都61006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大学区域历史与边疆学学科群
摘    要:自古以来,“边疆”作为中国对外交流的关口,具有不可取代的战略意义。古时,在“一点四方”统治观念下,“边疆”具有区别于王朝国家核心区的文化地理内涵,通过“边疆”走向欧洲、非洲的丝绸、瓷器、茶叶开启了西方人对东方国度乌托邦式的想象。近代,随着王朝国家的衰落和西方启蒙运动自我批判的觉醒,“边疆”又成为“东方地狱”中一抹神秘的色彩,一块未经发掘的处女地。20世纪90年代,自中国将“和平崛起“作为对外交流的叙述话语以来,“边疆”又被西方冠以落后、分裂、暴力的形象,意图通过充满意识形态的“人权”倡导和模糊的民族国家概念来肢解中华民族。中国边疆何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性格迥异”的面孔?新时期,“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边疆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场域和资本。而边疆形象的合理建构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布局、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中国形象的正确定位、与邻国的政治经济交往以及边疆地区自身的发展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 键 词:一带一路  边疆形象  去污名化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民族学刊》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民族学刊》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