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忠君”:荀子“忠”思想的内核与逻辑指归
引用本文:王 成,张力舵.“忠君”:荀子“忠”思想的内核与逻辑指归[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30-138.
作者姓名:王 成  张力舵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摘    要:忠,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政治生活参与者的最高行为准则。在“忠”思想发展史上,荀子的理论贡献在于对先秦各派的“忠”思想进行了批判继承、综合改造,并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出发点,对“忠”做了新的界定,将其向着“忠君”的方向做出了理论上的诱导与压缩,使得原本内涵相当丰富的“忠”思想在荀子这里开始出现围绕“君”之事进行定向思考的倾向,从而促成了后世“忠君”文化的形成。尤其是荀子对法家思想的借鉴,使其“忠”思想超越了先秦儒家文化的理想主义色彩,获得了更强的现实政治意义。荀子的“忠”思想主体包含三个内容:忠信、忠顺、忠君,归结为一点就是引导人们去忠君。质言之,忠君为体,忠道为用,忠道是为了更好地忠君,是为荀子忠思想的最佳概括。

关 键 词:荀子  忠信  忠顺  忠奸  忠君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