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准扶贫对农户信贷的影响
引用本文:尹志超,郭沛瑶,张琳琬.“为有源头活水来”:精准扶贫对农户信贷的影响[J].管理世界,2020(2):59-71,194.
作者姓名:尹志超  郭沛瑶  张琳琬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6AZ014);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北京学者;北京市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703109);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资助
摘    要:本文基于2011~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业信贷渠道和农业信贷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使贫困户获得农业正规信贷的概率提高了1.93%,正规信贷规模提高了20.43%。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作用逐渐增强,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第三年,贫困户农业正规信贷概率提高3.45%,农业正规信贷规模提高34.4%;非正规信贷概率下降4.08%,规模下降33.34%,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减弱。进一步地,本文发现政策效果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反映出该项政策在推动金融扶贫区域间协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相较于贫困县,非贫困县的贫困户正规信贷获得的概率及规模提升效果更为显著,体现出中国贫困治理中先"区域整体"后"精准突破"的工作思路。本文还发现精准扶贫政策下的正规农业贷款资金并不存在明显的"精英俘获"效应,然而极度贫困家庭的正规信贷获得情况仍未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精准扶贫政策对建立健全农村信贷市场成效显著,但极度贫困家庭获得正规金融的渠道还需进一步完善。

关 键 词:精准扶贫  “建档立卡”贫困户  正规信贷  非正规信贷  双重差分法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