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魏晋时期骈俪作论艺术新探
引用本文:徐佳. 魏晋时期骈俪作论艺术新探[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21(1): 23-28
作者姓名:徐佳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中文系,长沙,410081
摘    要:魏晋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段时期是论体文章发展的第一个繁盛期,同时,骈体文也在此时形成。两种文体特点的融合使得魏晋时期的骈俪作论现象呈现出其他朝代难以比拟的兴盛。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此时的骈俪作论之文多佳作名篇,整体上呈现出文风深厚,文势有力而不外泄,例证并行,论据充足而不泛滥的特点。

关 键 词:魏晋  骈体文  骈俪作论

Parallelism Art of Argument-style Works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刘笃才.论魏晋时期的立法改革[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9(6):5-9.
[2]、李森,潘光文.论魏晋时期教育的自觉[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4).
[3]、王状.论魏晋时期社会思潮影响下的魏晋风度[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754-756.
[4]、李静蓉.论魏晋时期的继母子关系[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1).
[5]、薛霞.论魏晋时期襄樊区域经济的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5).
[6]、李江辉,陈景聚.论魏晋时期佛教与巫术的关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4):139-142.
[7]、杨纪荣.论魏晋正始时期士人的生命意识[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66-70.
[8]、杨纪荣.论魏晋建安时期士人的生命意识[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6):241-242.
[9]、贾学义.论魏晋时期的“散骑常侍”[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74-176.
[10]、韩国河.论秦汉魏晋时期的厚葬与薄葬[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
[11]、张永红.魏晋书法摭谈[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4):74-76.
[12]、王珏,彭春生,梅红.魏晋南北朝的美学思想和盆景艺术[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48-53.
[13]、“启”在魏晋六朝的衍化[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4]、孙立群.论魏晋士人的"觉醒"[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6-63.
[15]、胡红梅,胡晓林.魏晋“人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
[16]、梁焕娟.魏晋辞赋观念的生成与演变[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75-79.
[17]、李飞,袁婵.魏晋南北朝林政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21-24.
[18]、张泉.魏晋论说文文论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1):57-60.
[19]、高华平.玄学思潮下的魏晋山水文学之一瞥[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54(1):93-99.
[20]、朱静.魏晋别传繁兴原因探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6(2):62-6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