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中的“国家能力”:问题与反思 |
| |
作者姓名: | 孙睿 李育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与改革发展研究院;2.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3.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近代中国银行业与钱业的比较研究”(18CJL001)阶段性成果; |
| |
摘 要: | 近代英国国家能力中的三个核心经济要素——财政、贸易与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表现出协调和相互促进的状态,而且还与政治和社会的日益开放包容相互促进。由此,在经济史的比较研究中形成了一个关于国家能力的分析框架,而且该框架对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然而,以此框架来观察中国明清时期的国家与社会特征以及近代的社会转型过程,却充满了矛盾与张力,因为上述三个核心经济要素在中国历史实践中不仅表现出离散性,而且与政治和社会发展之间并没有表现出同步性。这意味着,该分析框架未必具有普适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持批判态度。
|
关 键 词: | 国家能力 比较经济史 离散性 近代中国 社会转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