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彝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利用
引用本文:安群英,罗新本,谢木刚,柳晓蓉.彝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利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29(2):199-203.
作者姓名:安群英  罗新本  谢木刚  柳晓蓉
作者单位:安群英(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四川,成都,610041);罗新本(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四川,成都,610041);谢木刚(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四川,成都,610041);柳晓蓉(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四川,成都,610041)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彝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及利用研究》(项目编号05ZR025-045)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少数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具特色.随着历史的变迁,特别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影响.少数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如何保护和抢救这些优秀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针对彝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对如何抢救和保护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少数民族  彝族  口头表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抢救保护与利用
文章编号:1004-3926(2008)02-0199-05
修稿时间:2007年11月2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