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生命悲剧意识与悲情意识:《秋风辞》的两种释读
引用本文:董宇宇.生命悲剧意识与悲情意识:《秋风辞》的两种释读[J].理论界,2013(5):139-142.
作者姓名:董宇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秋风辞》作者问题实可存疑,由此带来两种释读方式,且都深契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情理结构:1.若确为汉武帝所作,则是最强烈的生命悲剧意识。其“圣君”胸怀,是政治本体的极度乐感;却不能改变“衷情多”、“奈老何”等悲剧与困境,正是生命悲剧意识;其指向是对有限性、悲剧性的审美超越,进而事功追求。2.在作者“佚名”前提下,则体现了悲情意识。全面涵盖了感性生命,即时间、共在、欲求、价值等方面;融有多重悲情,所谓悲情意识是觉知到悲情是人生与历史的常态;更易“弥合”,消解方式即感性生命的深情体认和情理融合的审美境界。

关 键 词:政治本体  生命悲剧意识  感性生命  悲情意识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