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李晓霞.美好生活社会视域下个体理性与社会理性相协调机制的构建[J].广西社会科学,2023(9):123-129. |
[2]、 | 章玉钧.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的协调统一[J].四川社科界,2002(6):5-5. |
[3]、 | 管仁勤,施路.构筑中国社会的安全网[J].社会科学,2000(11). |
[4]、 | 钟添生.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价值取向的协调[J].江西社会科学,2007,46(2):69-72. |
[5]、 | 韩克庆.社会安全网:中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福利建设[J].社会科学研究,2008(5). |
[6]、 | 周航,赵连章.构建利益协调机制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J].社会科学战线,2012(4):281-282. |
[7]、 | 马一民.构建我国金融安全网的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04,41(6):55-57. |
[8]、 | 王步征.农村社会因素的不协调与协调[J].社会科学,1989(9). |
[9]、 | 山东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发展水平居全国第十六位[J].东岳论丛 |
[10]、 | 童星.残疾人社会政策的基点[J].甘肃社会科学,2013(1):24-27. |
[11]、 | 田向东.对残疾人的社会支持[J].广州社科快讯,2003(12):21-22. |
[12]、 | 顾昕,高梦滔.中国城乡社会安全网的覆盖面与横向公平性问题[J].河北学刊,2007,27(2):74-79. |
[13]、 | 邓伟志.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J].南京社会科学,1995(8). |
[14]、 | 卜长莉,金中祥.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01(4):217-222. |
[15]、 | 侯吉蓉廖二涛.流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J].社会科学研究,1996(1). |
[16]、 | 张薰华.社会经济发展与脑力劳动[J].学术月刊,1991(5). |
[17]、 | 陈成文,陈静,王勇.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测量指标构建及其政策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2021(6):89-97. |
[18]、 | 残疾人社会保护亟须反对社会排斥[J].湖南社会科学 |
[19]、 | 罗一娴,尹朝存.残疾人社会生活状况调查分析[J].理论界,2008(4):190-191. |
[20]、 | 郑爱文.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协调互动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2005(10):123-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