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在天之极”与“在地之极”——王船山《正蒙注》中的天地结构析论
作者姓名:陈磊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
摘    要:王船山在《正蒙注》中提出“在天之极”与“在地之极”的概念,从而形成一种天地结构,此天地结构对其工夫论有着奠基性影响。“在天之极”指的是神,即健顺阴阳之间相互感通的能力与功用。“在地之极”为五行中之土,而实即地本身,它为万物提供形的要素。神形之分即清浊之分,清通之神不能无碍地运行于重浊之形,“在地之极”其实是一种“分极”。但天道化生万物,实不能不通过地,且物之成形即各有其法则,此法则亦为物之构成要件,因此,地极与天极虽离而不离,但其间有等差。工夫论方面,若从天地之分的角度看,须超越形之限制,而有存神合天之学;若从天地之合的角度看,物之法则亦为人所当尽者,则有格物穷理之学。以“天道工夫”为主,而“地道工夫”辅之,“参两相倚以起化”,此为船山工夫论的总纲。

关 键 词:在天之极  在地之极  神形  参两
相似文献(共20条):
[1]、米文科.王夫之《张子正蒙注》中的“神”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7-30,67.
[2]、《说文解字注》“合音”论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何仲勉.析《水浒》中的“天”[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75(5).
[4]、何仲勉.析《水浒》中的“天”[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5(5).
[5]、王宇丰.浅探王船山晚年工夫论思想--以《庄子解》的“凝神”与《张子正蒙注》的“存神”为例[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6]、于智荣,程国煜.《孟子》中“之”字用法论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7]、安鹏.作为感之体:《正蒙》中的性及其意义[J].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1):71-78.
[8]、孙兴彻.《易传》、《礼记》的“天”与庄子的“天”之异同[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5).
[9]、岳天雷.《刘子》“权说”析论[J].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28-30.
[10]、徐宗文.论《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裴注之关系[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0(3):85-89.
[11]、蒋百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谢公”新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
[12]、岳天雷.《刘子》“权说”析论[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8-30.
[13]、ZHANG Xue-ju.论顾贞观《弹指词》之“极情”特色[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14]、论钱锺书《宋诗选注》中的“选句”[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5]、邸利平.张载《正蒙》“太和所谓道”章疏解?[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0-26,56.
[16]、《老子》“无为”观念析论[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7]、邓辉,龙泽黯.君子必慎其“独”——论王船山的“人之独”[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72-179.
[18]、李瑞芬.《说文解字》“一曰”论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79-80.
[19]、何求斌.析《碧血剑》中的“华山论剑”[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46-49.
[20]、韩高良.析《论语》中的“孝”[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