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道家伦理传统与公民道德建设
引用本文:曹玉华. 道家伦理传统与公民道德建设[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23(4): 160-163
作者姓名:曹玉华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政治学院 四川成都610064
摘    要:
本文认为当今中国公民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需要借鉴道家优良伦理道德传统 ,并从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身三个方面大致总结出道家伦理于今天之有用之处

关 键 词:公民道德建设  道家伦理  “不争之德”  “上德若谷”  “守柔曰强”  “知足”
文章编号:1004-3926(2002)04-0160-04
修稿时间:2002-01-05

Taoist Ethical Tradition and Civil Moral Construction
CAO Yu-hua. Taoist Ethical Tradition and Civil Moral 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2002, 23(4): 160-163
Authors:CAO Yu-hu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邵龙宝.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3):121-122.
[2]、刘秀芳.公民道德建设的制度伦理维度[J].宿州学院学报,2007,22(4):5-7.
[3]、易靖.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1).
[4]、邵龙宝.儒家伦理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4):1-8.
[5]、张恺.加强计算机伦理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31-33.
[6]、朱光磊.对话儒家伦理:新时代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的传统资源与多层路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0(5).
[7]、李晓兰.正确对待传统道德建设现代公民道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69-70.
[8]、陶德麟."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学术研讨会"贺辞[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4).
[9]、黄钊.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应当借鉴儒家伦理优秀成果[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4):17-22.
[10]、王爱敏.传统伦理与家庭美德建设[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11]、陈延斌,戚卫红.公民、公民社会与公民道德建设[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1):20-25.
[12]、熊建生.论公民道德建设的法律支持[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6(4):505-509.
[13]、冯丕红,李建华.论道德传统[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56-61.
[14]、姚楠.市民社会德性化发展——对市民社会道德建构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36-39,44.
[15]、彭文军,丁三伏.岳麓书院德育传统对建构现代德育模式的启示[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4).
[16]、张思齐.求新求变与道教传统——以黄庭坚为例对江西诗派诗趣追求的个案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84-89.
[17]、杜晶波,曹传明,袁日新.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促进网络道德建设[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3,5(1):40-41.
[18]、孔祥雨.民法的伦理化与伦理化的民法[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3):70-73.
[19]、赵健全.荣辱观:从道德规范走向伦理建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5):26-29.
[20]、张怀承.论道德传统的创造与超越[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2):3-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