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贫困治理视角下中国家庭韧性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CFPS2018数据的多阶段估计模型分析
引用本文:袁年兴,朱海龙,袁瑞萍等.贫困治理视角下中国家庭韧性的区域差异性研究[J].西北人口,2023,44(02):94-103.DOI: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23.02.008
作者姓名:袁年兴  朱海龙  袁瑞萍  任远
作者单位:1.武汉科技大学,法学与经济学院,武汉430000;2.武汉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武汉430000;3.中山大学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州51000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人口流动与深度交融的动力机制研究》(21&ZD213)
摘    要:家庭韧性作为一种家庭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内外部冲击的能力,对新时代中国的贫困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但贫困治理与家庭韧性是反贫困工作中的两种不同面向,二者既具有路径方略方面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也具有视角方面的独特性。如何在理论层面上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以及如何在实践层面通过家庭韧性的视角和手段来实现贫困治理的目标,一直是学术界重点考察的问题之一。文章基于CFPS2018数据,通过建立多阶段估计模型,运用多元分析技术对中国6个不同地区的家庭韧性及其6个维度的指标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精准扶贫大大提高了国家总体反贫困水平和家庭生活质量,但家庭适应性并未达到预期水平,家庭韧性仍然具有可提升的空间;不同地区的家庭韧性具有区域异质性,这主要取决于韧性的不同维度指标的差异;家庭的经济收入和社会所提供的保障水平对于家庭韧性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在后扶贫时代,决策者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具体韧性维度的表现采取合理有效行动,提高家庭对抗返贫风险的综合韧性水平。

关 键 词:家庭韧性  贫困治理  区域差异
收稿时间:2022-10-03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人口》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人口》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