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我思”:从笛卡儿到萨特
引用本文:莫伟民. “我思”:从笛卡儿到萨特[J]. 学术月刊, 2006, 0(3)
作者姓名:莫伟民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系 上海200433
摘    要:
笛卡儿以“我思”作为形而上学体系的第一原则,开创了近代意识哲学,成为近现代西方哲学话语的源头和讨论对象。比朗、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等人都是在答复“意识是否具有实体性”、“意识是否需要先验主体保障”、“‘我思’是认识还是存在”、“我是自为的存在还是为他人的存在”等问题时展开各自的哲学思想。梳理从笛卡儿直至萨特关于“我思”论题的发展史,对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西方哲学的演进和展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笛卡儿  萨特  我思

Cogito :from Descartes to Sartre
Mo Wei min. Cogito :from Descartes to Sartre[J]. Academic Monthly, 2006, 0(3)
Authors:Mo Wei min
Abstract:
Keywords:Descartes   Sartre   Cogito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18条):
[1]、杨兰.东西方哲学思想比较:境界与逻辑——从老子“道”与笛卡儿“我思”哲学谈起[J].阴山学刊,2012(5):96-100.
[2]、萨特的转折:从想象现象学到存在主义[J].理论界
[3]、从“吾生本无待”到“思我无所思”——苏轼理趣诗一解[J].东岳论丛
[4]、侯永刚.确定性的追求与主体的困境——对笛卡儿“我思”哲学的探讨[J].兰州学刊,2005,4(2):42-45.
[5]、徐晟.我思:主体及其处境——从笛卡尔到梅洛-庞蒂[J].社会科学,2011(9).
[6]、贺来;徐国政.从“我思主体”到“类主体”——马克思对主体性观念的变革[J].学术研究,2020(1):23-30.
[7]、汪堂家.“我思故我在”新探[J].学术月刊,1989(6).
[8]、王小章.社会心理学:从“现代”到“后现代”[J].浙江社会科学,1997(2).
[9]、程党根.主体之命运:从"我思"主体到"身体"主体[J].南京社会科学,2008(12).
[10]、丁立群,周文迪.西方哲学研究:从“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3):16-22.
[11]、贾克防.笛卡尔哲学中“我思”的确定性[J].兰州学刊,2012(3):20-24.
[12]、欧阳芸,朱红文,廖正涛.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J].兰州学刊,2005(2):57-59.
[13]、徐晟.思想的方法:从笛卡尔到现象学[J].天津社会科学,2008(6).
[14]、尚杰.重读萨特:别一种伦理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6(1):20-25.
[15]、赵海燕.突破笛卡儿式传统的维特根斯坦[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1):39-42.
[16]、萨特之爱[J].优雅
[17]、程党根.知识主体的突进与退隐:从笛卡尔到福柯[J].南京社会科学,2012(8):62-68.
[18]、冉东平.读萨特的《苍蝇》[J].广州师院学报,1998(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