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辽西走廊地带民族三交的环境基础及其过程研究
引用本文:郝文军.辽西走廊地带民族三交的环境基础及其过程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51-55.
作者姓名:郝文军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至民国时期毛乌素沙地人群、生计与环境调适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BZS106);
摘    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中国疆域发展过程中,辽西走廊发挥着重要的榫卯作用。自燕秦汉以来,中原农耕民族与东北游牧渔猎民族、蒙古高原游牧民族以辽西走廊为交流、交往、交融纽带,通过自然凝聚与政权整合,完成从多元到一体、从分立到一统的过程,而独特的区位和地理环境为辽西走廊及其辐射地带诸民族三交提供了重要的地理基础。辽西走廊地区诸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地方证据,是中国诸民族通过自然凝聚、政权整合实现大一统的历史见证。

关 键 词:辽西走廊  多元一体  民族三交  交流  交往  交融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