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刊发行与晚清翻译小说的“后现代”修辞 |
| |
作者姓名: | 黄晓华 |
| |
作者单位: | 湖北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2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修辞流变研究” |
| |
摘 要: | 晚清翻译小说的修辞策略有着较明显的"后现代"色彩。作为作者—译者与读者之间进行交流的中介,当时的书刊发行对这种"后现代"修辞的兴起产生了直接影响。书刊编辑的视野决定了晚清翻译小说对原著及原作者的关注程度,书刊定位使翻译小说经常成为"可写文本",而书刊读者接受水平的差异性则使翻译小说的意义不断"延异"。晚清书刊成为翻译小说实现"双重解构"的重要推手,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直接相关。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这种"后现代"修辞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逐渐被"现代性"规训。
|
关 键 词: | 晚清翻译小说 “作者之死” “可写文本” “延异”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