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引用本文:谷鹏飞.“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93-101.
作者姓名:谷鹏飞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
摘    要: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进入中国,但由于其长期局限于比较研究的“以中释西”“以西释中”“中西互释”单纯方法论视角,缺乏两种阐释学原理意义上的疏通与转化,因而至今并未见出本土化的重要实绩。要推进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的本土化,须以文学心理学阐释的原理形态为出发点,运用华裔学者傅伟勋提出的“创造的诠释学”与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格义”阐释法,通过对中西文学心理学阐释各自所包含的“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必谓”五层次文本意涵进行“共现”“分梳”“比堪”“融通”四步骤的“格义”阐释,最终形成一种“新格义”阐释法,才能实现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的真正本土化。

关 键 词: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  本土化  创造的诠释学  格义  新格义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