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伴侣式爱情"的分析及其现实意义——《傲慢与偏见》的爱情类型理论分析
引用本文:马瑛,龚慧剑."伴侣式爱情"的分析及其现实意义——《傲慢与偏见》的爱情类型理论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9,9(1):136-140.
作者姓名:马瑛  龚慧剑
作者单位:1.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安,710062;长安大学,外语学院,西安,710064
2. 西北大学,文学院,西安,710069
摘    要:爱情类型理论是从“迈布氏个性类型”职业倾向理论演化而来的,是从心理学角度对爱情进行分类。“迈布氏个性类型”理论是对荣格的“思想/情感、感觉/直觉”的补充和完善,进而发展成十六种性格类型的组合:外向或内向型、理性或直觉型、思考或感受型、判断或意识型。后来,它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被用来分析人的各种爱情表现行为,即所谓的“爱情类型理论”。这一理论将爱情的类型分为六种形式,分别称为“伴侣式爱情”、“奉献式爱情”、“浪漫式爱情”、“游戏式爱情”、“占有式爱情”和“现实式爱情”。由于各种爱情所建立的基础不同,其过程与结果也不尽相同。《傲慢与偏见》描绘出来的爱情故事则是其多种类型的生动展示,其中,“伴侣式爱情”是最值得追求的,它是一种温馨、长久的爱情。在现代社会中它仍享有很高的地位,对人的自我完善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 键 词:爱情类型理论  伴侣式爱情  《傲慢与偏见》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