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是“见到的”还是编造的?——评杨益言《我见到的“中美合作所”》
引用本文:孙曙.是“见到的”还是编造的?——评杨益言《我见到的“中美合作所”》[J].社会科学论坛,2003(11):81-85.
作者姓名:孙曙
作者单位: 
摘    要:小说《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在2003年5月号《中华儿女》发表了《我见到的“中美合作所”》一文。拜读之后,发现杨先生在对一些重要历史事实的陈述上,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笔者从重庆解放时起就亲身参加过对“中美合作所”有关历史情况的调查,十分清楚杨益言当年被关押过的渣滓洞监狱并不是“中美合作所”;他所谓“我见到的‘中美合作所’”,并非历史上存在过的“中美合作所”。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12月3日前,重庆市军管会公安部第二处(政保处)6位处长和科长,已随野战部队进城,于12月5日进驻了市区老街34号“慈居”(国民党原西南军政长…

关 键 词:杨益言  《我见到的“中美合作所”》  《红岩》  渣滓洞监狱  重庆  美国  苏联  英国  徐远举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