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界限的语言化和主体的界限化——维特根斯坦对康德哲学的改造
引用本文:徐为民.界限的语言化和主体的界限化——维特根斯坦对康德哲学的改造[J].浙江社会科学,2007(6):116-121.
作者姓名:徐为民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杭州,310027
摘    要:康德哲学是以界限问题为核心展开的,而界限问题又可以归结为先验主体问题,它可以通过"我能(知道)什么?"这一形式展示出来。维特根斯坦对康德哲学的改造是通过界限的语言化和主体的界限化进行的,即把康德哲学的理性界限改造成为逻辑语言界限,并通过主体的界限化使主体成为世界的界限,由此形成一种特殊的语言主体——界限主体。由于界限主体具有"零位"特性(类似于数学中的零),于是,康德关于主体能力和理性界限的提问"我能……?"相应地就转变为一种基于"零位"主体的逻辑语言的意义标准的提问"人们怎么能……?"哲学问题也就转移到了以探讨"怎样"为特色的"Canbe"问题上来了,康德的哲学问题也就从理性的平面转移到了语言逻辑平面。

关 键 词:语言界限  逻辑语言  "能(Can)"  语法

The Alteration to Kant's Philosophy By Wittgenstein
Xu Weimin.The Alteration to Kant''''s Philosophy By Wittgenstein[J].Zhejiang Social Sciences,2007(6):116-121.
Authors:Xu Weimi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