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略论《史记》的人物类传
作者姓名:周旻
作者单位:中华书局,编辑部,北京,100000
摘    要:“人物类传”是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这种传记突出传主的类型共性,兼顾其个性,表现形式多样。与“合传”相比,人物“以类相从”的创作思想更为鲜明清晰。“人物类传”扩大了《史记》表现人物的范围,增加了反映历史与现实的深度与广度,成为司马迁通过整合历史人物,研究社会发展,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传记类型。

关 键 词:<史记>  人物类传  价值
文章编号:1000-5226(2006)02-0057-04
修稿时间:2005-09-18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共20条):
[1]、朱一清.略论《史记》人物的心理刻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3).
[2]、杨树增.《史记》艺术略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5).
[3]、杨鉴生.《史记》人物出场艺术[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4]、王春光.谈《史记》的写人物[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
[5]、刘贵华.《史记·荆轲传》解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6]、朱东润.《史记》及史家底传叙[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1,125.
[7]、方竟成.《吴晗传》与《史记》的实录精神[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8]、钱茂竹.略论鲁迅对《史记》的评述[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6(3).
[9]、杨冬梅.略论《史记》的双音节词[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
[10]、《史记》老庄申韩合传浅议[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马宝记.《史记》人物之死描写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108-113.
[12]、滕建明.试论司马迁《史记》著录人物的标准[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
[13]、朱瑾.略论《史记》中的经济管理思想[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78-80.
[14]、宋嗣廉.试谈《史记》的人物个性化描写[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1).
[15]、毛丽.论《史记》滑稽人物的讽谏艺术[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4):116-117,120.
[16]、李荷莲.浅析《史记》的悲剧人物及其精神[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5):129-132.
[17]、郭全芝.《史记》人物合传中的特殊表达[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3).
[18]、邱秀慧.略论《边城》及其人物[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7(2):123-123.
[19]、朴善珠.略论《四世同堂》及人物[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7(3):69-70.
[20]、陈虎,满涛.略论《史记》对远古传说的采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9(4):53-5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