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丹东地区满族、汉族、朝鲜族人群前臂远端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调查
引用本文:张晓梅,李金姬,吴瑶强,刘赢,王丹阳,许琳,金玲,付春娟,孙丽娟,杨颖,徐丹.中国丹东地区满族、汉族、朝鲜族人群前臂远端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调查[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作者姓名:张晓梅  李金姬  吴瑶强  刘赢  王丹阳  许琳  金玲  付春娟  孙丽娟  杨颖  徐丹
作者单位:丹东市第一医院,丹东,118000
基金项目:国家民政部十二五课题项目
摘    要:目的 比较丹东地区汉族、满族、朝鲜族不同民族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了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 公司生产的DTX-2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周围骨密度测量,于2010年8月~12月对2203例满、汉、朝鲜族健康人群检测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每10岁一组,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填写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结果 丹东地区满、汉、朝鲜族三民族骨峰值分别为0.563±0.076(g/cm2)、0.573 ±0.085(g/cm2)、0.518 ±0.100(g/cm2),其骨峰值分别出现在40~49岁、30~39岁、30~39岁三个年龄段.BMD达到峰值后随着年龄增加逐渐下降,到80岁以上组BMD最低.40岁以上汉族、满族、朝鲜族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无差异(P>0.05),分别为11.9%,10.7%,9.8%.满族OP发生与年龄正相关(P<0.05);汉族OP发生与性别正相关,女性OP发生率高(P<0.05);朝鲜族OP发生与年龄、长期素食正相关(P<0.05).结论 通过对丹东地区不同民族骨密度调查,有助于建立丹东地区满、汉、朝鲜族三个民族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提供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依据.

关 键 词:周围骨密度测量  骨峰值  骨量减低  骨质疏松症  满族  汉族  朝鲜族

Investigation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the incidence of osteoporosis in healthy Manchus,Han, and Korean nationalities in Dandong area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