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杨景龙.元代河南散曲创作[J].河南社会科学,2002(6):83-85. |
[2]、 | 张惠民,张进.论元代闺情散曲的审美特征[J].人文杂志,1993(6). |
[3]、 | 叶爱欣.元代诗歌与散曲创作精神殊途悖反探源[J].河南社会科学,2005,13(3):117-120. |
[4]、 | 宋巍.元代散曲审美新变论[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33(5). |
[5]、 | 张啸虎.元代少数民族作家散曲评议[J].新疆社会科学,1988(2). |
[6]、 | 许金榜.元代散曲的“趣”[J].东岳论丛,1992(5). |
[7]、 | 克伦普,赵鑫虎.“元代散曲”诗体学Ⅱ[J].新疆社科信息,2001(5):33-36. |
[8]、 | 克伦普,赵鑫虎.“元代散曲”诗体学Ⅱ[J].新疆社科信息,2001(4):31-38. |
[9]、 | 元代北方民族散曲的民族文化特色[J].北方论丛 |
[10]、 | 谭万宝.试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6,27(5):101-104. |
[11]、 | 刘洪.试论纪录片的美学特征[J].广西社会科学,1999(3). |
[12]、 | 宋玮.试论小说创作中的空白美学策略[J].中州学刊,2005(2):200-202. |
[13]、 | 李春丽.从散曲中管窥元代文人的人格精神[J].阴山学刊,2000(4). |
[14]、 | 秦勤.论张养浩散曲创作的艺术风格[J].天府新论,2003(1):124-127. |
[15]、 | 高晓玲.论汤式散曲的创作特色[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7,28(5):145-148. |
[16]、 | 詹秀敏,杜小烨.试论网络言情小说的美学特征[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4). |
[17]、 | 陈国钦.试论电视纪录片的美学特征[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6):893-896. |
[18]、 | 阙真.试论元代的书会[J].社会科学家,1992(4). |
[19]、 | 匡裕从.试论元代的纸钞[J].文史哲,1980(3). |
[20]、 | 张晓军.散曲审美特征论[J].河北学刊,199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