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场域关联、差序嵌入与信任结构的再生产——基于华北一所科技小院的经验研究
作者姓名:李琳、桑坤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建设问题研究”(20&ZD16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农业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17ZDA11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农业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与核心议题研究”(17BSH002)。
摘    要:
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外源型农技推广组织与农村社区长达10年互动的社会过程来呈现非先赋性信任再生产的逻辑。分析发现,外源型农技推广组织实现由外而内并不是从“外人”变为“自己人”的线性嵌入,而是在“深嵌则依附”与“浅嵌则独立”之间寻找契洽共存的身份认同与行动空间的过程。虽然外源组织囿于乡土社会中内外有别、关系本位的特性,但是其反以“关系”为策略,基于“利益”与“情感”两个维度在场域关联的空间中差序性嵌入,通过高频的人情交往和利益交换在核心家族和区位格局的次级群体上建立自身的核心圈和亲近层,借助增产增量建立组织声誉来扩散村庄整体的互惠网络,将小院院所开放成半公共空间以生产着“生-熟”的信任格局,采取差序分利和模糊雇工来平衡环境依赖和组织独立,以实现从客人到帮手、从帮手到伙伴的身份转变,最终建立组织的合法性身份与行动的合情性空间,在“能否行动”的基础上推动“行动顺畅”成为可能。这种“伙伴”身份的建立过程也再生产着具有伦理性质的信任关系,此类非先赋性的多主体、多维度、层层推进的信任结构,是外源组织嵌入乡土但是不囿于乡土的切实选择。基于此,文章认为,外源组织由外而内的实现不只是一种嵌入过程,更是一种总体性信任结构的生产过程。

关 键 词:科技小院  乡土社会  差序嵌入  信任结构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