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红山“熊文化”初探
作者姓名:曹雅洁,  刘志泉
作者单位:[1]赤峰学院历史系; [2]赤峰市松山区广播电视局 助教邮编:
基金项目:赤峰学院引进人才项目基金资助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牛河梁祭祀遗址、那斯台玉器、东山嘴祭坛等重大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近年来,有关红山文化中“熊”的形象引起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拟从红山文化遗存“熊”形象实物、历史上与红山文化相关的资料,对源远流长的“熊文化”做一初步探讨。一、红山文化遗存“熊”形象实物引发的思考1、陶塑熊爪和熊头骨。在牛河梁考古发掘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尊女神头像,这座祭坛因此被称为“女神庙”。而与此同时,在这座庙中还发现了熊雕像残片和熊头骨。熊爪长14.5厘米,他清晰地告诉人们这里曾经供奉着一尊大型的泥塑熊神偶像。在牛河梁女神庙这个红山文化的原始宗教所在神庙的主室,一般应该是供奉主神的所在。“熊”的形象能进入这样一个红山先民神圣的殿堂,应该不是一个装饰性造型,我们有理由认为它代表红山先民对熊偶像的崇拜,也有理由认为它体现以熊为部落祖先的血缘观念。熊作为宇宙的养育者形象的历史一直上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代的先民在长期的狩猎活动中观察到了熊一年一度的冬眠与苏醒的模式。当它冬眠的时候,就象进入了死亡王国;当它春天苏醒从洞穴中复出时,就是再生复活了。它不仅在走出洞穴时是活生生的,而且还带出了新的生命...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