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文献(共20条): |
[1]、 | 宋洁琳.论三大语言学流派对英语名词化的探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09-112. |
[2]、 | 钟艳萍,吴洁,胡冬青.关于20世纪语言学发展史三大学派的简述[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170-172. |
[3]、 | 杨元刚.结构与功能:语言学发展百年回眸[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5):594-596. |
[4]、 | 李玉萍,毕凤春.英语结构语言学及其现实意义[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494-496. |
[5]、 | 田学军.转换生成语言学“普遍语法”的哲学渊源和语言观[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82-86. |
[6]、 | 高杨.语言学理论视角下英语语法现象背后理据的解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
[7]、 | 缑瑞隆.20世纪语言学的若干方向[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
[8]、 | 张树光.乔姆斯基对现代语言学的贡献[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5). |
[9]、 | 林耀群.语言研究与语言的社会性一瞥[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
[10]、 | 刘明阁,徐云.美国语言学发展概述[J].南都学坛,1999,19(2):59-62. |
[11]、 | 苏新春.“实用”观念中的20世纪中国语言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
[12]、 | 蒋天平.异化中的“屈从性崇拜”——析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小说中被异化的疯癫[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118-122. |
[13]、 | 李佳玉,李莉.20世纪美国女性作家的生态关怀[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70-71. |
[14]、 | 20世纪美国要素主义课程实践探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5]、 | 苏煜.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反都市现象[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
[16]、 | 尹明明,刘长飞.20世纪初期美国的童工立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3):89-91. |
[17]、 | 胡锦山.20世纪美国史学流派[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6(3):74-81. |
[18]、 | 刘玉芬,张艳红,段晓英,于朋.二十世纪美国主要教育思想流派[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77-80. |
[19]、 | 李小芬.20世纪以前美国个人主义的历史演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96(5):121-128. |
[20]、 | 陈洪波.潮起潮落:—20世纪美国企业并购史简析[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22(2):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