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战后三年的科威特经济
摘    要:海湾战争后,科威特政府为重建家园、恢复经济制定了规模宏大的五年全面振兴计划,通过抛售或变卖其在海外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大部分股票、债券及其他流动资产,动用“后代储备基金”,向国际金融界贷款和在国内发行股票等融资手段筹措大量资金,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迅速修复水电、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并逐步恢复石油生产能力,战争创伤很快得到医治。至1993年6月底,科威特的支柱产业原油日产量已达200万桶,超过战前170万桶的水平。据科报纸披露:战后初期政府在无任何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即已支出近1400亿美元,而科1992年7月至1993年6月的石油收入仅为71亿美元。 科政府的复兴“大手笔”是以“石油美元”为后盾,因而耗费巨资在所不惜。孰料自1992年以来,经济萧条的阴影笼罩着美国和西方经济强国,全球经济停滞不前,石油供需失衡,油价持续下跌,由22美元/桶(1992年初)降至13美元/桶(1994年初),致使科威特的石油外汇收入大幅度减少,政府雄心勃勃的经济振兴计划严重受挫,并带来一系列后遗症:国库亏空;财政连年赤字;国防开支负担沉重;基建摊子过大造成资金短缺;国际财团投标不投资;民心不稳导致购买力下降,市场萎缩;等等。另据世界石油组织预测:至1996年前,原油价格将徘徊在每桶12-17美元之间,因此科捉襟见肘的财政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