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六诗"之制与"兴诗"
引用本文:孙立."六诗"之制与"兴诗"[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4):32-36.
作者姓名:孙立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
摘    要:"兴"是中国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该文综合分析了"兴"在先秦文献中使用的情况,并从<周礼>职掌"六诗之制"的"大师"一职设置的时间、职能,探讨其教授"六诗"的大致时间最早也应在春秋晚期.又从先秦其他文献对"六诗"各个概念的使用情况,探讨了"六诗"诸义项产生的先后次序,发现"六诗"之中,风、赋、比、雅、颂的使用时间均早于"兴"."兴也"最早见于战国帛书,"六诗"的称谓也仅见之于<周礼>,故"六诗"及"兴"诗概念的产生及应用大致应在战国中晚期,而<周礼>"大师"教授"六诗"的时间也应该在此稍前的一段时间.至秦汉之际,以"兴"说诗的现象开始较为多见,成为毛诗以"兴"解诗的前驱.

关 键 词:  六诗之制  大师  战国中晚期
文章编号:1000-9639(2005)04-0032-05
修稿时间:2005年3月17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